重庆各区县的科技竞争力如何?重庆各行业有怎样的科技竞争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又有哪些参考标准?这些备受大家关注的问题,如今都有了最新“解读”。
12月28日,由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重庆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上游新闻联合举办的“2022年度重庆市区域与行业科技竞争力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指数成果发布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重庆科学技术研究院设线下会场举行。
【资料图】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何平、重庆市科技局副局长许志鹏出席会议并致辞,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斌介绍发布会背景,会议由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雷虹主持。重庆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等市级部门和渝北区、北碚区、南川区、丰都县等区县科技局的相关领导,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市委党校等高校院所专家、研究机构及科技企业代表等50余人参加本次发布会。
三项智库成果呈现重庆科技竞争力
据了解,“重庆市区域与行业科技竞争力评价”系列研究报告是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重科智库”项目组,为了解重庆科技创新发展情况,持续掌握重庆科技竞争力水平,从2014年开始持续开展的系列研究工作。
本次成果发布会上,重庆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相关课题组负责人分别发布了《2022年度重庆市区县科技竞争力评价报告》《2022年度重庆市行业科技竞争力评价报告》和《2022年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指数报告》三项智库成果,为市委市政府、市级相关部门及区县科技主管部门制定科技创新政策和科技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参考,对推进成渝地区及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度重庆市区县科技竞争力评价报告》和《2022年度重庆市行业科技竞争力评价报告》不仅延续了以往大数据和传统统计资料相结合的数据搜集方式,还对指标和分析内容进行了持续优化。
《2022年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指数报告》以四川、重庆全域范围为整体研究对象,以2019年为研究基期,统计分析了2021年成渝地区协同创新指数发展情况,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可以为现阶段进一步推动区域协同创新提供可借鉴的量化参考。该报告由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重庆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上游新闻共同编制。
渝北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位列区县科技竞争力前三
重庆各区县科技竞争力排行情况如何?各区县科技竞争力排名有哪些变化?围绕这一系列问题,重庆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员徐翔博士发布了《2022年度重庆市区县科技竞争力评价报告》,重庆大学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李华对《报告》做了点评。
根据《报告》,2021年全市排名前3位的区县依次是渝北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主城都市区排名前5位的区县依次为渝北区、江北区、沙坪坝区、北碚区、九龙坡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排名前3位的区县分别为万州区、忠县、开州区;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排名前3位的区县分别为石柱县、黔江区、武隆区。
同时,“十四五”初期全市38个区县科技竞争力排名变化显示,排名上升的区县有17个,分别为江北区、北碚区、璧山区、长寿区、涪陵区、江津区、綦江区、潼南区、永川区、大足区、忠县、南川区、开州区、石柱县、云阳县、巫山县、秀山县。
据介绍,“十四五”初期(2021年)38个区县的科技竞争力排名变化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十四五”初期(2021年)区县的科技创新发展情况,可以为区县科技主管部门深入推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重庆汽车科技竞争力位列全国前五
重庆有哪些行业具有较强的科技竞争力?发布会上,重庆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总经理、副研究员刘兰发布了《2022年度重庆市行业科技竞争力评价报告》,重庆市委党校教授、硕士生导师王骏对《报告》进行了点评。
《报告》显示,2021年重庆八大重点行业中汽车(含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装备制造行业的科技竞争力处于全国第5位、消费品行业处于第6位、电子信息行业处于第8位、生物医药和材料行业均处于第10位、化工行业均处于第13位、能源行业处于第14位。
从区县来看,渝北区在汽车、消费品2个行业中排名第1位;涪陵区在化工、能源2个行业中排名第1位;沙坪坝区在电子信息行业排名第1位;九龙坡区在装备制造行业排名第1位;江北区在生物医药行业排名第1位;长寿区在材料行业排名第1位。
报告还对各区县行业科技竞争力排名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旨在促进区县各行业发展,并为区县行业主管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以汽车(含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电子信息行业为例,2021年汽车行业排名前5位的区县分别为渝北区、江北区、九龙坡区、璧山区、沙坪坝区,相较于2020年的排名,璧山区的汽车行业科技竞争力有了较大提升,跃居到第4位;2021年电子信息行业排名前5位的区县分别为沙坪坝区、渝北区、九龙坡区、北碚区、南岸区,相较于2020年的排名,沙坪坝区的排名由第5位上升至第1位。
成渝地区协同创新亮点纷呈
重庆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总经理、研究员林旭东博士发布了《2022年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指数报告》,重庆理工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教授邱冬阳进行了点评。
《报告》显示,从2019年到2021年成渝地区协同创新水平稳步提升,2021年协同创新总指数较2019年增长20.01%,同比增长10.28%,年均增速达到9.55%。
其中,产业联动指标增幅最大,相对2019年增长44.88%,年均增速达到20.55%;其次是成果共享指标,相对2019年增长15.77%,年均增速达到7.60%;第三是创新合作指标,相对2019年增长14.25%,年均增速达到7.32%。相较而言,环境支撑、资源集聚两个指标的年均增幅相对较小,环境支撑指标年均增速为6.23%,资源集聚指标年均增速6.08%。
从报告可以看出,成渝地区协同创新依旧有了不少亮点
第一,R&D经费内部支出逐年增长,2016-2021年增速110.5%、高于全国平均增速32.2个百分点。
第二,R&D经费投入强度再创高点,2016-2021年增长0.49个百分点,增幅高出全国平均增幅0.15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0.38个百分点减少到0.23个百分点。
第三,高校院所研发投入增长强劲,2016-2021年增长113.2%,其中重庆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投入总量增长速率高达109.5 %,且首次冲破百亿元大关。
第四,环境支撑持续增强,交通基础设施逐年完善优化,2016-2021年成渝地区高速公路和铁路密度增速为23.9%,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