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全国癌症统计数据,近年来,我国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肝癌、胃癌、食管癌等发病率也居高不下。目前,我国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病例持续上升。
“世界上每4个肿瘤新发患者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其中,每3个死亡病例中,就有一例来自我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郝希山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恶性肿瘤总体发病率呈缓慢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在减缓。
我国癌症5年生存率近十年有较大提升 早诊早筛是最有效办法
(资料图片)
恶性肿瘤发生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一大杀手”,严重影响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为此,国家高度重视,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这一目标。
“近十年来,我国癌症5年生存率已经有了较大提升,从过去的30.9%上升到了40.5%,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陆伟介绍,开展常见恶性肿瘤早诊早治,提高早诊率,降低死亡率,是我国癌症防控工作的关键措施,也是实现5年生存率“提高15%”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
恶性肿瘤的发生、进展是一个多因素参与、多阶段演变、多维度外显的复杂过程,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大部分实体肿瘤早期发现后可通过手术切除、放化疗等手段进行有效的治疗,而一旦肿瘤发展到晚期,甚至发生转移,患者的生存率就会大大降低。
“早期诊断是提高肿瘤生存率的最有效的办法。”郝希山院士介绍,以乳腺癌为例,实施乳腺癌普查的地区与不普查的地区比较,患者五年生存率可以提高20%-30%。也正因如此,国家提出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
肿瘤可防可治 患癌不等于判了死刑
“肿瘤可防可治。”郝希山院士强调,要加大对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预防、治疗、康复等内容的科普力度,让每个人的家人、朋友都能摒除“患癌等于判了死刑”“患癌是做了坏事”等不科学观念,帮助人们正确看待恶性肿瘤,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必要时科学进行早筛、早期诊断,万一确诊恶性肿瘤,更要积极治疗,不要“讳疾忌医”。
“肿瘤防治,科普先行”。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指出,防治癌症,民众意识觉醒和有效行动、卫生防控政策的落地、医疗和康复专业技术的提高,缺一不可。为此,他建议:建设肿瘤防治核心知识库、素材库、选题库、作品库、人才库,全面推进我国肿瘤防治权威科普创作、科普评价体系及科普工作机制升级,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患教活动,积极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提升公众科学抗癌的理念和素养,推动高质量癌症防治,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加强健康宣传 给肿瘤患者提供勇气与支持
每年的全国抗癌日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肿瘤防治的相关内容总被推上热点,这说明人们对恶性肿瘤有了一定的关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副主任委员支修益说,“但我更希望更多媒体单位能常设健康栏目,持续输出优质的科普内容。”
支修益介绍,很多国家的广播、电视、报纸等都有这样的栏目。“如果我是一个新被确诊肺癌的患者,我能在一天之内能得到三个援助。第一个援助是曾经患过肺癌的患者,他会在第一时间找到我,把他的经历、经验、感受进行分享。第二个援助是科普内容,可以在书籍、网站上找到正能量的、科学规范的肿瘤诊断治疗内容。第三个援助是主管医生,可以为患者进行诊断、治疗,以及治疗后的身体康复、心理呵护。”可以说,正能量的、科学规范的科普内容,能给肿瘤患者提供莫大的勇气与支持。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每个经历过的患者与家庭都体验过那股难以名状的失落与无助。着力提升癌症5年生存率,不是为了数字上的变化,更不仅仅为了体现我国医疗水平的长足进步。努力实现“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这一目标,是因为这一数值每提高一点点,就意味着一个个患者的由死转生,也意味着千千万万家庭的劫后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