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速讯:“源”来如此丨孔子问礼老子,李白杜甫邂逅 “日月相会”在洛阳
2023-06-29 14:27:32 大河网

编者按

最早的“中国”是什么样子?河南作为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重要起源地,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大河网开辟融媒专栏《“源”来如此》,主推沉浸式视频和图解报道等,围绕中华文明探源路上的河南故事做文章,带领大家从河南出发,读懂中华文明的根与魂。

大河网讯 距今2500多年前,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资料图)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孔子问礼老子,是一段生趣盎然的历史佳话。

这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两个巨人之间的对话、中国思想史上两位智者的相遇,更是两个流派、两种思想的碰撞和激发。

战乱频仍、诸侯割据的春秋年代,老子和孔子的会面别有深意,在2500年后的今天来看,亦颇具启示。

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侧,察庙朝之度……孔子千里迢迢赶赴洛阳,向老子请教周朝礼制,向周大夫学习贵族音乐,游览王城殿堂庙宇。当他准备返回鲁国时,老子专程为他送行,并作临别赠言,就是开篇《史记》所言。

历史的天空,在这一刻定格。

而记者背后这块“孔子入周问礼碑”就记载了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

它位于洛阳瀍河区东关大街与华林路的交叉口,距离老子故居也就二百米远,洛阳文庙旧址前,上面写着:“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九个大字。

碑文由清雍正五年,河南尹张汉书写,由洛阳县令郭朝鼎为纪念孔子入周问礼事件而刻立。郭沫若来洛阳时,曾专门到碑前观瞻,并叮嘱要善加维护。

神都洛阳,夏商周汉,魏晋隋唐,文人墨客,诗酒华章……注定留下绝美诗行。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谁能想到,1200余年后,又有两位大家在洛阳相逢,被闻一多比作日月相会,可与孔子见老子比肩,那就是李白与杜甫的相逢。

生命中有多少遇见,令人终生难忘;生命中有多少友情,令人刻骨铭心;生命中又有多少仰望,是那样赤诚相望。

公元744年,43岁的李白与32岁的杜甫在洛阳相遇,此时的李白已不是当年那个“引力士脱靴,贵妃磨墨”的李白,因仕途受挫,被赐金放还。杜甫也因科考失败,前途迷茫,郁郁不得志。

这样的二人,这样的时刻,在当时的国际大都市长安城不期而会,邂逅相逢,成全了中国文学史上又一次伟大的遇见。

与君一相见,犹如故人归,萍水一相逢,便是琴心先许。

奇妙的缘分和惺惺相惜让两人相见恨晚,饮酒论诗、求仙访道,射猎云游,随后又两次约见,建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深厚友谊。

“小迷弟”杜甫一生为李白作诗十五首,以表思念之意,却终未等到李白的归来。

之后李白因永王事件被流放,杜甫担忧、叹惋,故作诗表达辩护和慰问,这才有了开头的那首“惊风雨,泣鬼神”的传世杰作。

老子与孔子在这里的相见,是道家与儒家思想的碰撞融合;李白与杜甫在这里的相会,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交相辉映。先贤已逝,然而他们的思想与作品、情谊与传承,仍然以典故、成语、诗篇、谚语等各种形式,滋养着国人的精神世界。

中原大地见证了中华传统文化长河的主流,影响深远——“源”来如此!

策划:李铮

统筹:李敬欣 张培君

执行:娄恒 许会增

文案:莫韶华 李东宝

影像/制作:马绍坤

海报:胡瀚泽

相关报道:

·“源”来如此丨3800年前二里头人也对烧烤情有独钟

·“源”来如此丨26000年前的裴李岗人就开始“盘串儿”啦

·视频丨“源”来如此 从河南出发探寻中华文明的根与魂

·“源”来如此 从河南出发一图看懂中华文明的根与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