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上海市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指出,支持符合科创板定位、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等要求的未上市民营企业到科创板上市,已在境外上市的民营企业回归科创板上市。
事实上,今年以来相关政策对民营企业,尤其是科技类民营企业上市融资支持力度不断加码。据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109家新上市民营企业中,有82家企业选择登陆科创板、创业板或北交所,占比75.23%。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借力资本市场缓解资金压力
目前,我国经济处在新旧动能转换时期,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层出不穷,各地不断加大科创类民企上市支持力度。除了此次上海颁布支持政策之外,广州市也于近日发布《2023年广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推动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建设“专精特新”专板,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发展。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需要通过资本市场持续赋能,支持科技创新,改善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的设立更多是为了解决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而加大相关企业科技投入,推动产业转型。
据数据统计显示,截至6月1日,今年共有109家民营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其中有82家企业选择登陆科创板、创业板或北交所,占比近八成。从融资情况来看,前述82家企业IPO募集资金合计达721.48亿元。此外,资本市场再融资功能更是为其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该82家企业中有8家企业通过增发方式再融资6.22亿元。
不愿具名的专家表示,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相继颁布支持民营企业上市政策措施,将起到良好的带头示范效应,从而推动更多城市出台有关政策。
进一步支持中概股回归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上海颁布的支持政策中,提及支持“已在境外上市的民营企业回归科创板上市”。
对此,董忠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概股回归一方面可以降低融资成本,不需要再承担海外融资时更多的审计、会计、法律要求带来的高额成本;另一方面,回归国内市场,有助于增强品牌价值,强化品牌效应。
据数据统计显示,截至目前,A股市场共有25只中概股回归,其中民营企业有14家,占比达56%。从募资情况来看,14家企业合计首发募集资金123.16亿元;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160.98亿元;2022年通过增发募集资金达81.15亿元。
但中概股回归A股市场也面临一些问题,董忠云称,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股权结构问题,很多中概股采用VIE架构,股权结构复杂,在回归过程中要平衡各股东方利益;其次,回归之后需要适应国内的监管政策和监管环境;此外,国内外投资者投资风格迥异,回归之后需要充分考虑国内投资者的需求和风险偏好。
为此,董忠云建议监管层进一步完善制度安排,优化融资环境,提高市场包容性,畅通民营企业上市渠道,支持民营企业提质增效,为民营中概股回归A股提供便利;中介机构层面要积极布局,以具备为中概股回归提供法律、审计、会计、融资等各项服务的能力。